等杨渥率领大军再次返回洛阳时,时间已经是三月底了。
在这几个月里,北方晋国的局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经过去年年底的大败后,如今晋王的威望大受挫折,面对吴国时明显处于下风,而地方各势力也有出现动荡的迹象。
所以在回到邺城后,晋王李存勖立即便对各地守将做出调整。
首先就是任命李存审为卢龙节度使,驻守幽州以防备契丹人。
近些年契丹人几乎年年都会入寇,甚至一年之内入寇多次,给晋国北方造成极大威胁。
之前晋军攻占幽州后,卢龙节度使一职位都是由李存勖亲自兼任,后来又有周德威等老将负责镇守,尚且无忧。
等周德威也战死后,幽州的局势便显得极为险峻了,一年的粮食收成还不够支用半年,再加上契丹人的年年入寇,尤其是这一次晋军大败之后,幽州的安宁与否就显得尤其重要。
所以李存勖决定启用老将李存审,以其为卢龙节度使。
除了李存审外,在其他地方晋国同样做出调整。
比如石敬瑭在成功剿灭潞州李继韬后,因军功被李存勖授予安义军节度留后一职,负责镇守潞州。
而赵在礼则被留在博州镇守,李存勖的另外一位亲信朱守殷负责镇守澶州。
此外,其他地区也有一些调整,比如西北方向,在李仁福公开倒向吴国后,为了防备定难军可能的入侵,以及加强对契丹人的防御,晋王李存勖特意将麟州府谷县单独提升为府州,并且任命世代居住于府谷的折家子弟折从远为府州刺史。
与此同时,麟州新秦地方豪强杨信,也得到了晋王的重用,被任命为麟州刺史。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西北折家军和杨家将的起源。
当然,相比于对地方防务方面的调整,发生在晋国的另一件大事则更加轰动。
在去年年底晋军大败之后,如何提振晋军的士气就成了晋王李存勖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许多官员都纷纷上书,请李存勖登基称帝,并大力赏赐将士,定能一举消除兵败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此建议,李存勖心中很是迟疑,毕竟大军刚刚打了败仗,正应该低调一些才对,你却让他在这种时候登基称帝,怎么都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就在这时候,南方吴国有消息传来说,吴王杨渥正在为登基称帝大造声势,甚至还闹出了“李氏当亡,杨氏当兴”的谶语。
这一下,李存勖顿时怒了。
“想我李家自祖辈起,三代人皆为大唐忠臣,有保扶社稷之功,又得天子厚恩,赐以国姓;那杨渥竖子,祖上不过是挑粪耕田之辈,如今尚且敢窥视至尊之位,孤岂能连此人都不如?”于是下定决心准备称帝。
二月初,当杨渥率领百官前往祭拜昭宗陵墓时,晋王李存勖在邺城下令设置百官,以豆卢革和卢程二人为行台左右丞相,任命卢质为礼部尚书,其他张居翰等人也都有升赏。
接着,李存勖又命刚刚任命的礼部尚书卢质立即着手,准备登基称帝的一应典仪,并在邺城外修筑祭天之坛。
李存勖毕竟是沙陀人,虽然入中原已久,基本上已被汉化了,但他骨子里还是崇尚直来直去的那一套,对中原繁杂的礼节不怎么重视。
所以当杨渥又是祥瑞,又是祭拜唐高宗等人陵墓,又搞出百官劝进等事情时,李存勖却没那么多花样,而是准备直接登基称帝,最多就是在称帝前准备祭天而已。
……
四月初,当杨渥一行返回洛阳之时,晋王在为称帝做准备的消息也在这时候传来,朝中百官顿时便坐不住了,开始准备第三次劝进。
这一次,相比于在长安的第二次劝进,声势又更进一步。
除了朝中百官和李茂贞、李仁福等地方藩镇全部到齐外,高丽、百济、新罗以及倭国也派了使者前来,甚至连远在海外的真腊等国,同样有使者抵达。
倭国自不用说,前两年刚被吴军收拾过,现在当然要小心点;高丽、百济、新罗三国如今正发生激烈大战,自然想要派人来寻求吴国的帮助,至少也要保证吴国不倒向敌人一方;至于真腊等国,也都担心吴国进一步在海外扩张。
所以在今年年初吴王即将称帝的消息传出后,这些小国也都派使者前来,正好赶上了百官劝进。
如此一来,造成的声势自然更超以往,许多人都在惊呼,吴国不知不觉中竟然已经有了昔日大唐盛世时万国来朝的气象,一些人更是认为此时的吴国已经能与昔日大唐比肩了。
而在百官劝进的盛典中,最让人关注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三十六位能够确定身份的李唐宗室成员的上表。
之前杨渥便让长剑都派出密探寻访李唐宗室后人,最终能够找到并确认身份的有四十多人。
陈彦谦等人又在这四十多人里面又选出三十六个与昭宗血脉较近的宗室,让他们代表李唐,在劝进之时主动出来进言。
“昔日大唐高祖皇帝,见隋末天下大乱,不忍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遂自晋阳起兵,挥干戈而震宇内,平八方而统六合,至今已逾三百年……”
这些李唐宗室,按照提前准备的话,洋洋洒洒的叙说着大唐的荣光以及盛世之后的衰亡,说道最后唐昭宗如何受朱温欺凌,最终遭到弑杀,皇后及诸皇子也都惨遭杀害的惨烈时,这些人一个个都痛哭流涕,百官听众也也都心怀戚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