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绿房子的地皮,是吴老板太太出嫁时的嫁妆,他太太姓贝,祖上是苏州的官宦世家。民国时期,贝家人才辈出,其中在商海搞金融的贝淞荪,应该是名气最大的。刘三江,没准你爷爷,就和他很熟!”
刘三江很无语地笑了笑,这唐爷,只要提到以前的事情,都能拐到他爷爷身上。
唐妙生继续说:“他父亲创建了商海银行,那个时候贝家在江南这一片财产无数,在商海少说也得有一千块地皮,外地的也数不清,苏州的狮子林知道不?”
狮子林,苏州园林四大名园之一。
上大学的时候,就和舍友一起去游玩过,乌泱泱的人群,印象颇深。
刘三江点点头,“知道!很有名的园林。”
“就是贝家的产业,当时花了80万银元重新修缮的,解放后,上交给了国家。贝淞荪第一任夫人是晚清最后一名国子监官员的女儿,很不幸早年得病去世了,后来贝老板娶了第二任妻子,同为苏州官宦世家的蒋四小姐!你们知道这个蒋四小姐和谁有关系?”
刘三江听到蒋四小姐,感觉好熟悉,“唐爷,我好像听过有一个郭四小姐。”
唐妙生说:“郭四小姐是永安百货的郭婉莹,永安百货也就是现在的第一百货商场。我要说的这人与四小姐有关,不过是赵四小姐!”
“赵四小姐不是张少帅的老婆!难道……”
“这位蒋四小姐曾经与张少帅闹出过绯闻,……”
刘三江听着唐爷侃侃而谈,陷入了深思。
绿房子在1938年竣工,那段时间,老商海民国还到处洋溢着风花雪月,但对于普通民众,可没有那么好过。
那个年代就算没学过历史的人也都知道,山河破碎,而商海的富豪好像没受一丁点影响,照样大兴土木,建好了供他们享受鱼水之欢的爱巢。
煮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享受着美好的下午茶。
唐妙生突然话锋一转,“晓雯同学学建筑的,贝淞荪有一个儿子在国外建筑业很出名。刘三江,要是你爷爷还活着,可以沾沾他的光,送晓雯同学出国学习。”
国外很出名的华人建筑师?
不会是贝玉铭?
刘三江问:“唐爷,那人的名字叫什么?”
唐妙生想了想,“好像叫贝什么铭?”
刘三江提示,“贝玉铭?”
“对!贝玉铭!”
不是有名,是超有名的!
潘晓雯听到这个名字,眼睛立马露出渴求的目光,落在了刘三江的身上。
唐妙生看热闹不嫌事大,“晓雯同学,平时别把全部心思放在学习上,对刘三江也上点心!他家祖上也挺阔绰的!”
潘晓雯听了,顿时脸红了。
刘三江埋怨道:“唐爷!我是请您来,给晓雯讲讲商海哪些老宅子比较有名的,您这是说的什么啊!”
唐妙生也不生气,“刘三江,你是真不懂建筑设计!每一座建筑都是生活态度的体现,晓雯同学要想成为有名的建筑师,那就得多一些生活阅历!你像贝玉铭,要不是他们家有这么多老宅子,耳濡目染,你认为他能出名?还有那个邬达克,他个人经历也很传奇,十七岁就获得了砖匠、石匠和木匠等劳动证书,之后在欧洲贵族学校学了两年,还没毕业被抓了壮丁,参加了一次世界大战。然后被俄国抓了俘虏,在西伯利亚种了三年洋芋蛋子,机缘巧合逃到商海。又在羙国的建筑公司干了七、八年的学徒工,这才出人头地。比起建筑设计,他的绘画雕塑才是首屈一指的。”
这一通说辞,让刘三江哑口无言。
“不聊了!”唐妙生站起身来,背着手往外走,走到房门前,还不忘转身再教育一番,“晓雯同学,学习之余让刘三江有空多带你看看艺术展,体会下不同的风土人情!参照别人的作品,那只能是一个好建筑工人,成不了大师的!”
随后,唐妙生摔门而去。
刘三江苦笑着,“唐爷,也真是的,越来越像小孩子,动不动发脾气!不过,他老人家说的也对!有时间,我带你去看艺术展。”
说到艺术展,他想到了陈雨霏,家里就她自己,进行艺术创作可别饿坏了肚子!
不行,明天,还是去看看她!
……
商海交大附属第九医院六楼小会议室内。
十几位科室的主任医师坐在会议桌前,钱竹君坐在首位上,旁听座位上坐着几个实习医生,冯曼丽坐在靠近钱竹君的一侧。
钱竹君看大家都到齐了,就开始开会,安排着几周值班计划。
会议很快开完了,钱竹君站起来,“各位主任医师先等一下,我还有别的事情跟大家说一声。”
带实习医生走后,几位与钱副院长很熟的主任医师开始寒暄。
“钱大姐!你这头发烫得可真够洋气!”
“可不洋气嘛!直接年轻了二十岁!以后我得喊她钱大妹子!”
“钱大姐,你是在哪家理发店做得发型,我也想捯饬一下!”
钱竹君被别人夸年轻很是开心,“我们家老头子,他有个学生在徐汇街道衡山路上开了一家理发店!”
“我知道!叫新人理发店!”
钱竹君说:“对!就是这家!”
“我听说这家理发店的价格可不便宜!”
“一分钱一分货!你看钱大姐着头颜色多自然!不像其他家的,染得和墨汁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