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工业
青苗法之外,还有第二招,曰“免役法”。
宋初以来的差役法,早在神宗以前就以饱受诘难,民苦于重役,“但闻有因役破产者,不闻因税破产。”
首先,由于之前行政区划裁撤改革,差役人数总体向少;其次,将单次服役时间从三年缩为半年,第三,之前拥有免役权的诸如女户,官户等,需要缴纳“助役钱”,且视本户规模大小缴纳。
这种做法就是让大地主们,还有那些世家大族们出钱豁免服役。
以前,他们是随便派遣几个家丁去服役,又或者是有着官户直接就免除徭役和赋税了。
如今让他们出钱兑换青苗钱,还要出钱兑换免役钱,他们自然不愿意。
免役法引起的反弹同样不少。有人反驳说,免役法迫使贫农拆屋缴钱,而之前的差役法时代,农民只需要去服役就可以了。
这些反对派其实是想要迫切想开历史倒车,至于到底是为贫民考虑呢,还是不想缴自己的那份助役钱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说,现在大宋朝的国土上匍匐着如此多的吸血虫,这问题不解决怎么行?
赵煊在沉默。
赵鼎和胡寅两人也在沉默,因为他们其实倒是有一些法子,可是王安石的变法在前,他们也没那个信心,可以和天下士族们对抗。
赵煊其实也有想法,那就是开始发展工业。
大宋时期就是一个小农经济时期,国祚的稳定基本上就依靠粮食的生产力。
然而这种政策的弊端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国家的发展只是依靠农业,那必然会走上前朝的老路。
赵煊想要发展工业,想要建立工厂,想要扩大生产力,让一部分没有耕地的百姓可以成为工人,而不是农户。
这样一来,也可以养活不少人。
这个生产力的服务对象就是那些士族,也就是有钱人。
他们的钱都放在了自家的库房里面,已经有的已经是堆积如山了。
就比如濮王和赵楷两人的库房,就真的是几个马车去拉,完了之后几百个账房先生去数钱,用了三天的时间才数完。
赵煊要做的就是促进生产,刺激消费,让那些有钱人放在库房里面的钱财能够流通起来。
然后,他就可以开始收商税,减轻百姓们的赋税,也能减轻他们的压力。
还有一点。
既然要建立工厂,提高生产力,那首先就是从国有开始。
毕竟这些改革都要一步一步地来。
等到国有的生产力降低了,就可以放开政策,允许私营工厂出现。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私营的工厂出现了。
一个布匹,一个茶叶。
赵煊叹了一口气,对赵鼎和胡寅说道:“朕知晓,西汉两百零九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西晋五十一年,东晋一百三年,隋朝三十有七年,唐朝两百八十九年。看看这些王朝,其中传承最久远的也就只有大唐了。”
“大唐时期经历了两个盛世,却也无法开万世之太平。”
“这是为何?”
赵鼎和胡寅大为意外,不知道陛下为什么突然要说这些?
至于为何?
他们也想不明白。
若是能够想明白的话,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赵煊继续道:“炎黄时期,中原大地并无王朝,而是以部落为主,这些部落其实就是村落,就是两个发展的比较好比较强大的村落。”
“只是随着他们的种植能力的提升,粮食的增多,可以养活更多的人,所以人丁开始兴旺起来。”
“然而,随着他们人丁兴旺之后,也就需要更多的粮食来养活这些人,所以他们需要开荒。”
“而开荒之后也就面临着争端,从此有了战争。”
“所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也是因为抢夺土地,直到始皇帝一统天下,这才有了王朝,有了天下,有了国祚。”
“中原一统,车同轨、书同文等等,国力开始发展,人丁再一次提升。”
“然后贵族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土地,而大秦又开始重徭役、重赋税,百姓走投无路、官逼民反。”
“秦、汉、晋、隋、唐,五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何最长久的也不过是两百八十九年?”
“是因为人丁多了,对土地的需求多了,对粮食的需求多了,很多人吃不饱了,要饿死了。”
“所以,他们只能开始抢劫,开始造反。”
“种植粮食的能力提升,人丁也开始随之提升,又反过来对粮食的需求增大,导致动荡。”
“这就是一个循环。”
赵鼎和胡寅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理论,开始觉得荒谬,可是仔细一想,似乎又有一些道理。
那怎么办?
难道说……多杀一些人?
所以,陛下就开始变得嗜杀起来了吗?
赵鼎和胡寅的眼界还是太低了,只能说,他们在这个时期绝对是有大才,一个是南宋时期的宰执,一个也是南宋时期的名臣。
但是他们到底还是因为本身知识的局限性,从而上限并不是很高。
赵煊打算给他们讲一讲这些新鲜事物,扩展他们的眼界,也好让他们有更好地点子。
看着赵鼎和胡寅两人的眼神,赵煊就知道他们肯定是想错了。
“朕不是让你们去杀人,去减少人口。”
“想法,朕倒是希望大宋能提高人口,养活更多的人,等到人多了起来。”
“也会出现更多的人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