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说的是真话,斐潜确实已经回来了,但同时庞统也没说全部的真话,因为斐潜并不在长安城,而是到了河东。
当然,斐潜到了平阳,是有一些原因的……
龙门渡如今已经冰封,直接可以走马而过。
从龙门渡到平阳,不过就是快马加鞭的事情而已。
平阳侯府正堂之中,如今迎来了它的主人。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斐潜就是这一块地皮上的真正的主人,从山林到溪水,从人类到动物,从草皮到深林,从泥土到岩石,都是属于斐潜的,直至大汉王朝明确诏令剥夺了斐潜的权柄之前,斐潜都可以在这一片土地上行使他至高无上的权柄。
这才是真正的『封』建。
不过很显然这种彻底的封建结构,对于皇权的威胁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八王之乱后,后续的封建王朝就几乎不采用实封了,而是采用虚封,中间加了中央少府,或是户部,亦或是地方郡州过了一道手,以此来限制王侯的权柄,但是这种限制又同样使得王侯子孙更多的演化成了猪猡,进一步加深了王侯和百姓之间的冲突,使得地方官僚可以从中渔利。
很明显,华夏很多政策,其实本意都没有错,而导致最终走向错误的,往往是人的欲望……
就像是司马懿,他也完全没有想到司马孚会死。
司马懿穿了一身的布衣,麻布衣。
斐潜在经过司马懿身边的时候,见司马懿衣着如此,面容憔悴,便是停了下来,拍了拍司马懿的手臂,『仲达,节哀。』
对于司马孚的死,斐潜也感觉比较意外。
司马懿无言而拜。
在汉代,父母长辈死亡,是要服孝的,但是兄弟么……
兄弟,终究隔了一层。
父母尚在的时候,兄弟大多数都是兄弟,父母不在了,兄弟也就各自各自的家庭,就算是稍微伸出手相帮一把,都会被各种讥讽嘲笑是伏地魔,即便可能这种付出是在一个相对来说合理的范围之内,也照样辱骂不休。
司马懿原本也当了一回伏地魔,结果没扶好。
他之前只想要帮助司马孚获取功勋,可是没想到拔苗助长,一下子给薅断了……
大汉的书生,虽说依旧可以提剑砍人,但司马孚的体质显然无法和膀大腰圆,胳膊上能跑马的单福相比较。(徐庶:『咳咳……』)
不过当下司马孚死了,八王……
嗯……
不过司马懿在河东斩获两名曹军大将,基本上也就等同于和曹操结下了死仇了。
司马懿斩断了他自己的退路,也封死了河东这些士族乡绅的『后路』。
对这些士族乡绅而言,家族利益才是第一位,所以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窥测时势』,或是墙头草,或是多方下注。
司马懿当下的举动,无疑就等于是将重注都压在了斐潜身上。
这让斐潜多少有些感慨。
历史上司马懿对于曹操似乎不怎么感冒,也谈不上什么忠诚,这让一些企图将自己代入曹操立场的后世之人很是不满,觉得司马懿这个人狼心狗肺,鹰视狼顾,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实际上是因为屁股位置不一样所造成的……
实际上历史当中司马懿拒绝曹操征辟,以及后来曹氏对其的提防,都是要放在整个的大环境之下来看的,涉及了个人信仰,政治理念,以及现实考量等等的因素,绝非像是脸谱化的奸臣小人,或是老奸巨猾所谓一言而盖之。
斐潜个人觉得么,司马懿之所以和曹氏不对付,并非是真的因为八字不合,而是曹操出身有问题……
曹操是宦官之后,一方面因为在皇权相权争夺当中,宦官往往都扮演着并不怎么正面的角色,另外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宦官是属于天子家奴。所以曹操挟天子,妥妥就是下克上。
搜嘎,所以东倭才那么喜欢三国……
斐潜到了河东,原因就是太原陷落。
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战争就是如此,从来没有说按照剧本一丝不苟的在走,而是随时都会发生演变……
不过在解决太原的问题之前,斐潜必须站出来给这一次的战事,正面的定下一个基调。
华夏都喜欢有一个说法,甚至为了一个说法,不惜拼尽最后的一口气,所以一个正确的说法,无疑是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这一点,很重要。
为什么而打仗,理解的人越多,思想越是统一,发挥出来的力量就越大。这是在后世被伟人所证明的真理,斐潜也不过是在伟人脚边捡点便宜来用而已。
斐潜坐在上首,环视一周。
『生老病死,人之常理也。人如是,家国亦如此。昔日大汉初立,百姓皆欲安定,是以上下同心,地方繁荣昌盛。后遇匈奴施虐,众人亦是齐心抵御外敌,其可歌可泣之事何其多也!然岁月如梭,山川不改,人心不古。』
斐潜缓缓的说道,『山东见雍凉贫困,便欲弃之,今又见富庶,便欲夺之,可有半分兄弟手足,枝连相傍之情乎?既大汉山东之风已然颓坏,自当改之。吾辈当仁不让,当为天下苍生计,濯污除垢,祛腐纳新,不使明珠蒙尘,不堕大汉威名!』
肮脏而稀烂的制度,何以长久?
何以昌盛?
去除腐朽,迎来新生。
人类的生存,这屁股自然就是正得不能再正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